戏曲已经没落了吗?年轻人真的不喜欢听戏曲了吗?

2022-12-07 15:24:28版权音乐浏览:132次

每年的春晚和元宵晚会,不管有没有人喜欢,“戏曲”都是占一档节目的份额,我会的一些像女驸马、花木兰、美案等唱段的小戏剧唱段,都是从这些节目中学来的,偶尔想起来还能跟着哼唱上几句,听得人心潮澎湃,听得人心潮澎湃。

自幼与祖辈同住,亦会随其看戏,故对此类型的艺术形式一直很感兴趣,歌单中亦有数首与戏剧有关的唱段,或黄梅戏,或京剧粤剧唱段,乐曲之美始终相通,那些只要动听,就能令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的悠扬婉转曲调。

戏曲音乐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音乐部分,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、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、开篇和过场曲,是中国汉族戏曲中的一部分。其中主要是唱腔,有独唱、对唱、齐唱、帮腔等唱腔形式,是发展剧情的主要表现手段,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。

戏曲和戏剧很难分开,独自欣赏,很多人只听过一两个戏曲唱段,不知道唱段所处的情境,也不知道唱段背后的故事,所以很难与音乐共情,当代年轻人很难沉下心来听这些唱段,甚至去看一场短则两三个小时,长则10个小时的戏剧,他们很难听得懂,他们很难听得懂

近日院线正式上映了一部粤剧电影,虽然他的宣传在上午上映前就带起了一股热浪,但《新白娘子传奇·花样年华》的电影因为排片和观众人数少而票房惨淡。

即使在深圳这样靠近珠三角的地方,本片的排片也少得可怜,早上不排,半夜不排,而不少有志于此片的市民所在的城市连排片都没有,令不少人唏嘘不已。

电影上映后,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也能看到好评和很多年轻人对于电影的评价,对于优秀的文化作品,年轻人其实都是带着一种敬仰和崇敬的眼光去看的,从网上的各种评价中也可以看出,当代年轻人对于“戏曲”这样的载体,不是不喜欢,只是缺少一种触手可及的方式而已。

看完电影,我也收藏了粤剧院里的这出从未被“曲高和寡”推上艺术殿堂、百年大计、戏院、戏台仍是老百姓最热衷、最喜爱的娱乐节目的戏剧表演。像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这样的传播方式,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尝试戏曲和电影的结合,只是他的尝试形式比较有意思,特效比较宏大而已,一直以来,戏曲界的仁人志士们都在想办法把我们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下去。
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戏曲会联合年轻人喜欢的游戏、影视、盲盒玩具等进行创新,将许多戏剧本身的内容进行包装和推广,很多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。不少当代流传的“民族风”歌曲,也会融入许多年轻人喜爱的戏曲“唱腔”中。

戏剧不是没落了,只是少了很多人学戏,很多资讯也阻碍了我们接收戏剧资讯。戏曲作为音乐的一个门类,在音乐信息的数字化方面,包括各种类型的唱段,都是无法完成的。

在网络发达的情况下,要想在各大平台上找到一个唱段是非常困难的,那就是听某个戏,尤其是地方戏。电视台不再播剧后,不提年轻人,老人们要看剧、听剧,能找到的资源也十分有限,只能买收音机录够多个唱段,在市场上才能买到。

导致网路上缺乏这类型的资源,很难找到并将歌曲加入歌单,而以录影带为载体的戏剧也少了「Walking」的可能,使得戏剧离每个人的日常越来越远,即使你有感兴趣的唱段,清楚知道唱段的名称或词牌。

传统剧种除了极少有大众看得到的成就,就是在网络讨论热度不低的《新白娘子传奇之绝色情缘》这样的大制作,依旧是少得可怜的票房,传统剧种还在向前发展。如果仅仅把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简单地进行,那么即便是没有人喜欢,也要强行进行传承,这与“传承”的含义恰恰是相背离的。

戏曲不会衰落,只是成为某种意义上的“小众文化”,仍有他的发烧友,年轻人也不是不爱听戏曲,只是缺乏了解和接受的途径,在这些途径的改变和拓宽上,我们依然任重道远。

戏曲也是一种音乐形式,唱戏曲,唱带有“戏腔”的国风、古风或歌谣,也是我们对戏曲文化的一种传承。

有用 80踩 0

声明:酷音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【反馈】